装配式建筑真的迎来发展黄金期了吗?(2)
发布日期:2016-09-22 16:31 来源:金山水磨石砖机 作者:admins导读: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pc从技术、到装备都与那个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从建筑质量、抗震性、防水、隔音等等问题有了质的飞越,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
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pc从技术、到装备都与那个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从建筑质量、抗震性、防水、隔音等等问题有了质的飞越,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目前的许多PC建筑的连接节点缺乏足够的实验论证支持,在施工和管理上也无法实现有效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住宅产业化不等于PC 要多元、多层次的发展
建筑产业化是否就等同于预制混凝土结构(PC)技术?目前多地涌现的PC构件工厂建设潮、陆续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断确立的试点示范项目,似乎都在客观上给人们“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在PC技术之外,使用批量生产的工具式模板,用预拌混凝土现场浇筑成房屋部件等,是否算工业化?许多城市建筑工地两、三层高的“临建”,完全用工厂生产的标准板块拼装而成,是否算产业化?还有墙版、楼板、屋面等均在工厂制造的轻钢结构房屋体系?2003年北京为抗击非典疫情,7天7夜赶建了小汤山医院,被誉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就是使用工厂预制的部件,却不是PC,这是否算产业化?……
现在所走的产业化道路,所提及的装配化,并没有跳出数十年前的框架,事实上,应该讨论更多的结构体系,比如钢结构等。对比来说,钢结构早就实现产业化了,有很多案例可以分析,虽然仍存在防火、围护、检修等问题,但使用中、设计、施工及综合节能等方面都诸多优势,现阶段似乎也可以做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像PC,钢结构、钢混组合、大模板体系、模板组模等,都应纳入住宅产业化的范畴。至于钢结构和PC谁先走的问题,二者可以组合发展,但 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市场需求。
除了结构方面,也应该积极推进内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包含了从投融资、设计、施工、生产到 后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行业基础寻找适合发展模式,切不可全国“一刀切”,也不可能全国所有的建筑都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方式建造,所以各种类型应该同步推进。
建筑产业化讲究规模效益,PC也不例外。一个城市要不要大力发展PC,首先要对自身的市场规模和承受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调研。否则,工厂将难以持续发展,加之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都比较大,很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反作用。
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住宅产业化推广基础的欠发达地区,先从全装修开始做起。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全装修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存在简单地把工业化、产业化理解为PC技术的误区。住宅产业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些政府和企业一提住宅产业化,着力点就是做PC。如果从世界住宅产业现代化来看,实际是两条途径同时推进,一条就是住宅主体工业化,也是多元、多类型的工业化;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大力发展内部装修。近几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牵头下,和国内四家品牌房企合作推动中国百年住宅示范工程,也就是想探索中国这种住宅建设的转型和升级之路。现在很多地方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时路径过于单一,将来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住宅产业化,都应该要实现多元、多层次的发展。